認識本署banner

認識本署

112年6月署長介紹照片

農業部農糧署

署長 胡忠一

出生年次:民國47年

學歷

  •  日本東京大學農業經濟學博士
  •  臺灣大學農業推廣研究所碩士
  •  臺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系學士

考試

  •  70年公務人員高等考試農業建設人員農業推廣組及格

經歷

  •  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署長
  •  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任秘書
  •  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輔導處處長
  •  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企劃處處長
  •  臺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經濟組副組長
  •  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田水利處副處長
  •  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企劃處副處長
  •  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企劃處簡任技正兼科長
  •  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秘書室科長
  •  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輔導處技正
  •  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輔導處技士
  •  臺灣省政府農林廳輔導科技佐

重要工作績效

 擴大推動產銷履歷農產品,農糧類驗證面積由107年底15,938公頃提升至111年5月底66,780公頃,近4年半推動成果已超越過去12年累計推動實績,成長幅度超過4.19倍。
 辦理東京奧運食材供應專案,我國香蕉、鳳梨、芒果及紅龍果TGAP PLUS分別於2020及2021年獲東京奧運組織委員會審認通過,與其他20餘項國際安全驗證標準並列宣傳,其中香蕉TGAP PLUS更成功供應東京奧運選手村。
 推動有機及友善環境耕作,通過有機驗證面積12,193公頃,登錄友善環境耕作面積5,296公頃,合計17,489公頃,並與美國、加拿大、日本、澳洲、紐西蘭及印度等國家,完成簽署「有機同等性協議」。
 推動學校午餐使用國產可溯源食材,111年1-4月具標章(示)食材登錄筆數占比為94.33%。
 擴大農業機械補助政策,輔導農民購用小型農機160,867臺、大型農機3,813‬臺、引進及推廣國內外新型農機72臺,有效紓解農業缺工,增進農耕作業效率,並激勵研發動能。
 推動對地綠色環境給付,受110年一期稻作缺水停灌影響,110年申報繳售公糧8萬5千公頃,相較實施稻作直接給付前(105年),減少47%面積,顯著降低公糧依賴度;辦理轉作或生產環境維護措施,二個期作水稻種植面積22萬4千公頃,較計畫推行前(106年)減少5萬1千公頃,減幅18.6%。另援助白米量自107年至110年成長48%,於COVID-19疫情嚴竣期間,提供國際友邦國家所需糧食,為世界「零飢餓」的目標努力貢獻。
 建立農糧產業冷鏈,減少農產品損失,確保到貨品質,增進農民收益。目前輔導5個單位設置區域物流中心、11處果菜及花卉批發市場辦理冷鏈計畫,並協助104案農民團體及農企業申請冷鏈設施(備)補助。
 訂定發布「農產品初級加工場管理辦法」,納管農民及農民團體之農產品初級加工場,開拓產品行銷通路,累計已有29家農產品初級加工場取得登記證。
 因應氣候變遷自107年起推動設施型農業計畫,輔導農民建置結構加強型溫網室設施,強化作物防災能力,穩定蔬果供應,結合農業技術與運用智能化環控設備,促進產業加值升級,截至110年底已建置1,740公頃。
 108年起採用農藥殘留質譜快檢技術,應用於農產品田間採收前檢驗,有效攔截不合格農產品。
 為引導農產業發揮產業自主,針對重要農作物整合產銷班、農企業、通路業者、農民團體等籌組策略聯盟,透過打團隊戰方式,在互利中發揮產銷調節功能,已籌組共計15個農產業策略聯盟及40個中心衛星體系。

出版專書

  •  台灣農會史-日治時期溯源。中華民國農民團體幹部聯合訓練協會2012.4.20出版。
  •  台灣農會大事年表。中華民國農民團體幹部聯合訓練協會2013.12.1出版。
  •  台灣漁會大事年表。中華民國農民團體幹部聯合訓練協會2016.11.1出版。
  • 資料來源:農糧署人事室
  • 瀏覽人次:28127
  • 更新日期:112-07-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