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現在的位置:

有「室」無恐 設施農業保護有一套

  農糧署自106年起推動「設施型農業計畫」,補助農友設置加強型水平棚架網室、簡易式塑膠布溫網室、結構型鋼骨溫網室等農業設施,以提升防災生產效能,提高農作物品質。宜蘭地區知名的農作物如三星蔥、金柑、哈密瓜,已有部分農友利用溫網室的特級防護,來保全這些農業瑰寶,在天災來襲時保障經營所得。5月底的豪雨重創壯圍鄉的瓜果,以露天方式栽培的農友損失尤為慘重,災損達50%以上,農委會已於6月10日公告天然災害現金救助,協助農友儘速復耕復建。此次豪雨災害中以設施栽培的農友,不論是「簡易式塑膠布溫網室」或「結構型鋼骨溫網室」,都得以躲過暴雨侵襲而保住收成!
  
現代神農教你如何不靠老天爺年年有瓜採
  壯圍鄉林旺山農友種植瓜果已逾20年,早年以露天栽培為主,有感於靠天吃飯太辛苦,近年積極導入溫網室種植瓜果,目前利用「簡易式塑膠布溫網室」種植「蒂特密」、「新世紀」等高經濟價值的瓜果,讓溫室內一顆顆瓜果得以換成一張張的新臺幣,守護終年的辛勞成果。
  
  林旺山農友表示,香瓜、洋香瓜喜高溫、多日照,對低溫敏感,雖然對土壤的適應性廣,但忌積水。近年來氣候異常,生育期時常遇到低溫、著果期又易遭受梅雨季豪雨影響,收成大不易。自從採用設施栽培後,成功克服生育期的低溫以及成熟期的豪雨;此外,他更透過環控儀器,監控溫溼度、土壤資訊,準確調整溫網室內的通風、噴霧、灌溉及養液供給時機,大幅降低病蟲害發生機率,減少農藥的施用。該農友更進一步說明,哈密瓜的設施栽培,使用簡易式塑膠布溫網室即可,所需成本費用不高,如須移地栽培,也方便操作,減少1次天然災害的損失,設施的投入就回本了。每年6月瓜果採收結束後,會將溫室四周的塑膠布由一邊掀起固定扣合於另一邊,留下的錏管結構仍有相當耐風效果,即使颱風季節也不用擔心。
  
設施型農業大補帖 推動農業設施全面升級
  為保全作物,穩定蔬果供應與品質,及提高農民收益,農糧署東區分署表示: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自106年起推動「設施型農業計畫」,輔導蔬果作物由露地栽種,轉型為溫網室設施栽培;108年5月起新增「溫網室設施環境控制及生產設備補助」,補助項目擴及到溫室環控系統、水養液供應系統、內循環扇、降溫風扇、光控式電動遮陰、微霧降溫系統、自動噴藥系統、自走懸吊桿式噴灑系統、電動天窗、屋頂電動捲揚設備、栽培高床等等,鼓勵農業設施及設備全面升級,管控農作物風險。109年3月起除原補助蔬果作物,新增花卉、特用作物〔限咖啡、香莢蘭及香草植物(薰衣草、迷迭香、百里香、薄荷、羅勒、萬壽菊等)〕及其種苗產業,以及汰舊換新的菇類(香菇、木耳、草菇、洋菇)設施。該分署再次強調,農業委員會為照顧東部、離島及原住民地區農民,溫網室設施補助6成,籲請有意申請的農民,可逕洽當地農民團體辦理或電洽本分署瞭解相關補助資訊。
  

聯絡人:陳副分署長吉村
聯絡人電話:03-8514455
結構型鋼骨溫網室模型.jpg
林智凱農友分享簡易式塑膠布溫網室災防成果.jpg
陳昌岑分署長主持「有室無恐 設施農業保護有一套」活動.jpg